首先, 大部份的windows程式都使用sRGB色域(約當72%NTSC), 而影片或是電視遊樂器, 則多半使用NTSC色域. 不過呢, 當你使用電腦做輸出時, 不論怎麼玩它, 就是每個色頻8個bit. 這回有趣的事情發生了, 電腦嘛, 輸出一律8個bit, 三個顏色對應到整個顯示器能顯示的色彩空間去. 你使用硬體校色器, 它會產生一個icc檔, 用來告訴windows說你這台顯示器它顯色的範圍以及特性, 然後有做顏色管理的程式就會根據這個icc來建立一個參照表, 把原本要顯示的顏色換算到螢幕該顯示的顏色, 然後再送出去. 不過呢, 不論你怎麼換, 反正丟出去也還是8個bit.
於是, 就會有人想說那廣色域很好哇, 能顯示的顏色更廣嘛. 問題也在這兒, 更廣不代表更多. 同樣是1677萬色, sRGB用來顯示的顏色範圍比NTSC少一半, 代表這1677萬色裡面, 每兩個顏色的距離更近, 眼睛更難分辨相鄰兩個顏色的差距. 但是呢, 廣色域螢幕靠著同樣的8個bit, 偏偏要顯示的顏色範圍大了一倍, 於是相鄰兩個顏色之間的距離更遠, 所以色階肯定比較不順. 假設sRGB空間大小是256, NTSC空間大小是512. 使用8bit來描述色彩空間, 就相當於你拿8個bit去描述sRGB的1到256, 剛剛好可以由1數到256; 若拿8個bit去描述NTSC的1到512呢? 你只能2->4->6---->512的跳過去. 每兩個相鄰的顏色原本差距只有1, 現在差距變成2. (以上只是概述, 實務上有一點差距)
現在就很好玩了, 若你都在windows下修圖, 能完全使用整個sRGB倒也不錯(剛好由1數到256), 你螢幕的8個bit剛好全用掉, 一個顏色都沒少. 若你用100%NTSC色域的螢幕去看sRGB的圖呢? 針對一個有做色彩管理的程式, 你只剩50%的顏色看的到(因為跳階, 相當於2->4->6一直數到256, 1->3->5..全部不見), 所以差不多浪費掉50%的顏色; 針對沒做色彩管理的程式(如IE)呢, 則你的顏色全部過飽和, 白晰的皮膚可能變成紅光滿面, 有人形容這種狀況叫"卡通"的顏色. 老實說, 過飽和的顏色看久倒也蠻噁心的. 若拿100%NTSC色域的螢幕去看影片呢, 恭喜你, 剛好全部的顏色都看的到. 大結局是, 在Windows底下用100%NTSC螢幕工作時, 你正好浪費掉螢幕一半的顏色.
於是, 某些螢幕要解決這個問題, 就搞了個sRGB模式出來. 但搞個sRGB模式, 又要看真假. 一般的面版就嘛是8個bit, 沒特別註明的話, 那個sRGB模式就是直接把電腦送進來的訊號降到sRGB空間, 然後偷偷少一半顏色不能顯示他也不告訴你. 真要解決這個問題, 除非螢幕本身能顯示超過8個bit, 切到sRGB模式時, 再由一個叫Look Up Table (LUT)裡面去找最合適的8個bit來顯示. 不過, 這種螢幕多半會標出它內建的LUT有多大(沒標往往就沒有內建LUT), 一般廣色域好歹也要9個bit裡面選8個bit, 醬子螢幕切換模式時不會掉顏色.
麻煩又出來了, 大家有聽過色溫, Gamma這類東西吧? 調整色溫相當於增減R-G-B每個色頻的增益. 即便你使用9個bit, 色溫一調還是掉色, Gamma調下去照樣掉色. 偏偏Gamma是非線性的, 在低亮度區域需要更多bit來運算(往往要額外內建一個14-16bit的轉換電路, 還要配合傑出的演算法). 於是, 更好的廠家會使用10-12bit的LUT, 然後依據狀況再利用螢幕內建電路瞧出最合適的8bit來顯示. 然後, 更麻煩的事情是你調背光模組亮度時Gamma會跟著跑掉, 沒有電路去控制背光與LUT之間關連性的話, 即便LUT很大, 調亮度照樣會有小幅色偏出現. 所以, 現實是很殘酷的, 若沒有內建更大的LUT (代表你的螢幕能顯示更"多"的顏色), 調整色溫會掉色, 調整Gamma會掉色, 調整對比會掉色, 調什麼東西都會掉色. 色域愈廣, 麻煩愈多. 有玩數位攝影自己修圖的人比較好懂, 例如你由機身JPG圖直出就是8bit深度, 假設你拍了張照片柱狀圖由最左到最右都有, 於是你調色飽/對比/亮度/色偏, 只要有調到, 就一定有地方細節消失; 若是同樣的照片由RAW檔的10-12bit深度來調, 只要調的不離譜, 最後存成8bit JPG時都不會損失細節. 針對廣色域另外舉個例子, 今天你很爽的抱了一粒120%NTSC的螢幕回家, 然後它沒有內建LUT. 結果呢, 你看影片時, 喵滴, 好歹有20%的顏色是假的顏色(NTSC不存在的顏色也顯示出來了), 請問多出來的顏色要做什麼用? 做喵要認命, 多出來的是浪費掉用的. 拿去有色彩管理的程式, 它還是拿你家螢幕的8個bit中挑出合適的顏色來輸出, 它永遠不會挑中那多出來的20%, 於是那多出來的20%就平白無故的消失了. 若是螢幕本身有深度夠的LUT, 又有電路支援, 則你切去NTSC螢幕會設法把你的8bit瞧到NTSC去. 因此, 整個色彩管理的重點不在"廣"而在"多". 螢幕有能力顯示更多的顏色, 再由這些顏色挑出8個bit給該使用的色域去使用, 這才是正解. 只有"廣"而沒有"多", 那"廣"出來的部份就是被浪費掉的部份.
感覺起來, 目前許多"廣"色域螢幕, 只思考到如何換個背光模組, 讓顏色顯示的更廣, 卻沒有能力在廣的同時要求"多", 反正有"廣"能賣錢也好.
所以, 真的要完全掌握廣色域, 也只有少數著名的廠商搞的定, 那些螢幕多半有能力顯示數十億到數百億色, 然後再挑出1677萬色顯示, 顯示能力又多又廣, 他們家螢幕才敢貴的像什麼芭樂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wMil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